图片切换

我院成功举办中德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

【本站讯】2016年10月29日到30日,中德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鱼山校区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此次研讨会由beat365主办,议题是“文学译者——身处作品、读者、市场之间”。

会议开幕式由beat365副院长刘静教授主持。beat365党委书记刘健,德语系主任、国际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顾彬教授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刘健在致辞中向与会的中外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学校外语学科的悠久历史以及beat365和德语系的发展现状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顾彬教授阐明了翻译在社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提出应该从哲学的角度审视“忠实”这一翻译界经典学术论题。他介绍了他在海大德语系翻译课堂上如何将最先进的翻译理论传授给学生,并高度评价了海大德语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

著名诗人、诗歌评论家、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王家新教授讲述了他翻译策兰诗歌的体验,提出要做好诗歌翻译,译者必须能够将自身与原作者的生命体验完全融合,要用原作者的“血”和“泪”来翻译。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叶隽教授以钱春绮、绿原与傅惟慈三位翻译家为例,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出生的“第2.5代知识人”的德诗汉译与流转侨易,提倡树立经典以及在知识史空间维度中寻找阔大气象支撑的必要性,强调译者的关键性作用。德国著名翻译家、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专家马海默(Marc Hermann)博士详细论述了翻译中的“忠实”。他以自身翻译实践中的多个实例为出发点,阐明译者应该忠实于原作者的思想,而不是忠实于文本。顾彬教授以《翻译作为哲学》为题,从阐释学的角度,指出翻译活动与理解的重要关系以及翻译活动的能动性、无限性和发展性。华中科技大学beat365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谭渊教授以《中华帝国全志》中的文学翻译为例,认为在双重文化背景下,译者需要同时承担中介者、辩护人、卫道士三种角色并在三种角色间做出平衡和取舍。德国著名翻译家尹芳夏(Eva Schestag)女士从自身翻译《三国演义》的经验出发,提出良好的翻译需要有合适的渠道、合适的文本、合适的时代背景资料作为支撑,其中的“取舍”更需智慧。华东师范大学德语系主任宋建飞教授介绍了他对《水浒传》德译本的考证发现,并介绍了他将德译中国文学运用到中国德语专业教学中的方法和经验,提倡从从事中国文学翻译的德语译家处汲取养分,获取灵感。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的教师和研究生,也带来了同样精彩的会议报告。

在顾彬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发言后,德语系学生和外教Fabian Thomas一起,为与会者合唱了他们自己译成德文的两首歌曲,包括德语版的中国经典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与会学者纷纷拍照和摄像。研讨会在赞叹声和掌声中圆满结束。

通讯员:王凯

 

参会人员提问

 

 

师生合唱《月亮代表我的心》

 

 

会后合影